走进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

NEWS

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心得|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

来源:赵才瑾 日期:2025-03-15

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是一项在生物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,主要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、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。这项技术始于1990年,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已成为重要的实验工具。1993年,第一个萤光素酶专利获得批准,1996年推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,之后迅速传播并应用于多种研究。

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心得|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

该系统通常结合两种不同来源的荧光素酶,最常用的是来自北美火虫(Photinus pyralis)的荧光素酶和来自海洋腔肠动物海肾(Renilla reniformis)的荧光素酶。其中,前者编码550个氨基酸,分子量为62kDa,是一个能够无需后修饰而直接具备可检测酶活性的单体酶(张菊梅等, 2001)。而后者则是36kDa的单亚基特异活性蛋白,完成转录翻译后同样具备催化活性(赵斯斯, 2012)。

实验原理

该实验利用荧光素酶与底物结合后发生化学发光反应的特性,将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克隆在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上下游,从而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。通过转染细胞并适当刺激后裂解细胞,随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,以荧光值的高低判断不同刺激对感兴趣调控元件的影响。同时,使用Renilla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质粒作为内参,可以校正不同组别之间的细胞生长状况、细胞数目及转染效率差异,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。

实验步骤

1. 报告基因质粒构建:将目的片段插入荧光素酶表达的报告基因载体中。

2. 转染细胞:共同转染报告基因质粒与内参质粒至细胞,通常持续48小时。

3. 细胞处理:根据实验设计,对细胞进行特定处理。

4. 裂解细胞:加入裂解液裂解细胞。

5. 测定荧光值:加入底物荧光素,测定萤火虫荧光素酶与海肾荧光素酶的荧光值。

6. 数据处理:计算相对荧光素酶活性,并进行统计分析(如t检验或ANOVA),评估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。

应用场景

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有多种应用,主要包括:

  • miRNA与靶基因的靶向互作研究:验证miRNA与mRNA、lncRNA及cirRNA的相互作用;探索CeRNA机制。
  • 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:研究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。
  • 启动子活性分析:验证启动子的表达模式及强度。
  • 启动子SNP分析:利用该系统分析一些基因启动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对活性。
  • 研究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与传导:将特定信号通路的下游响应元件克隆至报告基因载体,再通过不同上游条件下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进行评估。
  • 药物筛选: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,评估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。

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

Q1:实验结果荧光值过高?
可能超出仪器检测范围,建议减少质粒转染量或对裂解产物进行稀释来确保检测范围。

Q2:实验结果不稳定或孔间差异大?
检查细胞状态、优化转染效率以及定期校准移液器确保加样准确。

Q3:荧光素酶相比于荧光蛋白有哪些优势?
荧光素酶的灵敏度高于GFP,同时提供更宽的动态范围,适合数值分析,并且在活体实验中具有较好的荧光穿透性。

通过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与生物医疗研究,能有效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,正如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所倡导的,不断探索与创新,致力于提升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。

上一篇:细胞复苏技巧,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助您科研成功下一篇:挑选适合的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ELISA试剂盒的诀窍
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3130016068 总部地址:银川怀柔区明街道61号

欢迎关注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官方微信或拨打客服电话详询!

  

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官方微信